暑假到来古人都是怎么避暑的呢?依木而居
天气越来越热了。即使坐在空调房里,也是难忍热浪。那么,在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几千年前,古人都是怎么避暑的呢?
王公贵胄他们可是有冰窖的,夏天可以用冰消暑,老百姓需要用高价购买冰块,而且没有适合条件保存,没有钱买冰的朋友,只有靠着大自然的馈赠以及劳动的智慧来消暑了
1.凉茶
清朝北京地区还有人选择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草药避暑,也是一大特点。而苏州人过三伏天则喜欢喝凉茶、凉汤,吃凉粉等清热爽口的食物。
2.瓷枕
古人还发明了瓷枕,表面覆以青釉,冰凉通透,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3.凉屋
这种精巧的避暑设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亲近自然的绿色理念。
至明朝,避暑建筑从宫廷走向民间。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曾精彩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不难看出,明代的“凉屋”在巧妙利用地理优势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当然,除了以上种种方法外,古人的避暑纳凉都少不了“依木而居“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在青山绿林之中,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无拘于礼法,乐得逍遥自在。
古人痴迷于依木而居,大概是因为木有着调节温度、湿度的效果。木,还有着其他材质不可比的天然灵性与生命力。
(图片来源:圣象地板公众号,侵删)
虽然如今我们几乎舍弃了用木结构造屋,混迹与钢筋水泥的城市之中,但依然延续着对木的喜爱,将木元素布满家居空间。
木制品由树木而来,树木生于自然,与木制品共处则代表着人与自然更和谐共生的理念。木乃万物之灵,生命气息极强而性有温和,地板传承了树木的优点,色泽温润、柔软度极佳,能给人一种的亲近、舒适的感觉。
城市里的人虽然没再构木为巢,但大家以厅堂铺木地板的形式,让家展现天地自然的和谐之美,让我们的生活更添舒适与平和!
(图片来源:圣象地板公众号,侵删)
极地冰川AP8940
(图片来源:圣象地板公众号,侵删)
林海雪原AP8941
(图片来源:圣象地板公众号,侵删)
山泉漂流AP8703
(图片来源:圣象地板公众号,侵删)
峡谷奇遇AP8715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厅堂铺地板,那么对来说,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声明:配图选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及时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圣象地板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