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家居卖场资讯大爆炸 “闭店风波”不绝于耳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据了解,近十年,我国家居建材行业风生水起,增速一度超过30%。急速的扩张步伐让昔日风光无限的家居行业如今弊端间露端倪,大型家居卖场撤店的消息频传,让地板家居行业走到了洗牌的边缘。
东方家园连锁店停业
资讯一:1月4日,东方家园建材超市被曝因陷入经营困境关闭在京5家店面,随后全国连锁店面停业的消息不绝于耳。
反思:倒闭,近两年真算不上什么资讯,然而老品牌东方家园在家居行业的“息影”,从开始就备受关注,将近整月,事件风波此起彼伏,迂回旋转,上演着家居行业“老字号”挥泪告别前的最后表演。老品牌东方家园大面积的停业给本已入冬的家具卖场又注入了一股寒流。它将近两年卖场危机和未来出路等敏感的问题直接推到风口浪尖。
资讯二:舆论聚焦在股权纠纷、模式争论和拖欠各方费用上。在内部:龙柏宏易与东方集团口水仗不断,互相推诿,试图逃脱为破产买单。外部:超市模式经营的弊端又一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仍在翘首等待着两家股东对于拖欠的费用有个说法。
反思:对于东方家园的倒闭,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股东融资的失利和模式经营的失败,股东的嘴仗无非是因为东方家园今日的破落,争论模式的对与错实在是没有太大意义;员工安置问题以及消费者后续权益的保障应更受到重视。
资讯三:救赎之路浮出水面:太原东方家园成功易主,广州居然之家购买东方家园店面,大连东方家园再次开业实施自救抵抗逆境,齐家低调逆袭线下与东方家园紧锣密鼓洽谈收购方案。
反思:卖场易主或者挣扎重新开张,也还正常,齐家线上逆袭线下,欲收编19家东方家园门店,这种举动,确实为线上企业带来新思考,近些年,线下经营不景气,与齐家成熟的线上经营有效融合,相得益彰,取得共同进步?还是线下的冷清与危机会拖累齐家的整体经营状况,结局我们不得而知。电商渠道是未来家居行业的必经之路,齐家能否领航助跑,或铩羽而归?
百安居出现“关店门”
除了本土家居建材品牌超市再现经营危机,国内外家居商场遭遇“滑铁卢”风潮,从去年的家得宝全线退出备受争议,频频变脸的百安居,近日也出现“关店门”。
资讯一:隶属世界500强企业英国翠峰集团的百安居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在华巅峰时期,门店高达63家。自2007年开始 ,在华份额不断缩水,截止去年仅存41家,然而近日宣布汉口店将于2013年2月9日停止营业。
反思:与家得宝不同,当市场不景气时,百安居不断尝试在华经营方式调整,虽未逆转亏损的事实,仍也能看出准备持续“抗战”逆境的态势。
家得宝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资讯一:全球领先的美国家居建材品牌零售商家得宝,在2012年9月14日突然宣布关闭在中国的所有门店全线退出中国市场,消息一出,业内一片哗然。据了解,家得宝关店的主要原因是家具建材超市的模式还不适应中国市场,从属性上来说超市业态更适合标准化高、价格较低的商品,中高端的大品牌难以进入超市业态。
反思:近些年家居建材行业销售的不景气、利润不断下滑,理所应当可以作为家得宝紧缩在华发展脚步的原因,然而更重要的是单一经营模式也使中国顾客感到水土不服。由此可见,探寻多元化经营方式,寻找本土化发展道路,是国外扩张经营模式中的重要策略。
资讯二:将时间轴向前拨动,2011年1月家得宝开始关闭在京的门店,2011年3月,美颂巴黎经营困境中止在华业务, 2012年9月家得宝关闭在华仅剩的7家店,乐华梅兰自入驻中国一直没有乐起来……如今,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全面关店,而百安居关闭汉口店,也处在舆论的焦点上。
反思:无一例外,这些企业都是建材超市的经营模式,几大世界级的建材超市巨头在中国的路走得跌跌撞撞,而本土的东方家园也是穷途末路,不禁让人反思:难道家居建材的超市经营模式真的不适合中国消费市场?
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国内楼市成交持续低迷,加上家居卖场租金过高、持续上涨,不少经销商经营惨淡,纷纷离场,是卖场频现关闭潮的直接原因。但是我们不用去怀疑当前家居建材市场上“大鳄”的生命力和未来,“存在即合理”。但是,建材超市倒闭风波也再次告诉我们,市场是一只无形的大手,任谁都难以抵挡它的趋势和潮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消费新时代,最能在市场存活且生长壮大的一定是那些注重消费者利益的明智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