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业屡现“偷梁换柱”现象 行业监管待加强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当下,地板行业情况混乱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近期以来,有关于地板消费投诉的案例已经层出不穷,比如部分无良地板商家进行产品掉包以及“偷梁换柱”等行为,实在是令消费者深恶痛觉。
地板行业屡现“偷梁换柱”现象 行业监管待加强(欣赏更多地板图片)
在家居建材业内,也有部分商家,尤其是业内较为知名的品牌代理商,也是怨言不断。据介绍,有些无良商家直接或仿冒使用其他品牌商标,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当消费者发现受骗上当时,作为知名地板品牌代理商的他们也连带着成为了城池之鱼。
单一品牌变成“多品牌”
上个月,家住市区福隆城的陈先生在吉马家居广场购买了50平方米“友缘”木地板。不过,当商家在一周后将木地板送货上门后,陈先生就有些傻眼了,在该店送上门的木地板中,除了“友缘”品牌,还掺杂了其他三四种完全不同的牌子。这下陈先生就不乐意了,当场就表示要换货。不过,亲自上门的商家老板在找出了这样那样的一堆理由后,强硬地表示了拒绝。直到12315的工作人员上门后,该商家才最终同意,使用色泽相近的木地板将未铺完的部分铺设完成,并且赔偿陈先生3000元。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像以上两位消费者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地板、橱柜、木门乃至涂料等领域,“偷梁换柱”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普遍的做法是,不良商家用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品做诱饵,在诱得消费者掏钱下单后,再用劣质或不知名板材、五金、配件加以替代,成功地实施了“偷梁换柱”之计,这已成为家居行业一些商户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偷梁换柱”之风难除 行业监管还需加强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家居建材市场,可以说,无论是地板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知名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尤其是部分商家,他们在维护和推广自身品牌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不过,因为屡屡发生的“偷梁换柱”事件,对品牌消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同家居建材行业标准和监管的缺失相关。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地板企业遍地开花,不停倒闭又不停催生,部分企业或商家为了生存,往往会动起歪脑筋,“偷梁换柱”现象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为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整顿市场环境,打击诸如“偷梁换柱”之类的不良行为,为提倡品牌消费的家居建材企业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当然,这也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品牌消费的队伍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