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企业饱受上游价格压迫 却无法与消费者“同苦”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当下,菜价涨、油价涨、衣服涨、房价涨,甚至“姿势都在涨的年代,地板产品怎能有不涨的道理?而偏偏地板产品涨价的这股浪潮,各大企业怎么推也难以将其推到价格高潮。消费者按兵不动,而企业有苦难言,双方都僵持不下,但是在这个供大于求的地板市场上,消费者是实实在在的“上帝”,上帝被膜拜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地板企业自然不敢在其面前“叫板”,唯有“卑躬屈膝”才能求得一方立足之地。
关于涨价这回事,部分地板企业不免觉得特别“委屈”:上游必须对原材料供应商“装孙子”,而下游还必须好生伺候着消费者;上游橡木、柚木等木材价格说涨就涨,而下游面对消费者还需好生“安抚”,这是为何?为何地板企业活得如此“憋屈”?
供大于求市场决定 “上帝”不可惹
地板市场沦陷产能过剩困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今年以来,房产楼市整体都呈现低迷形势,房地产市场开局不利,住宅成交低迷,降价潮频现。楼市进入下半场以来,市场主体纷纷下大力气“救市”,在刚结束的中秋假期里,全国66个城市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跌41.82%,本就依托于房产发展的地板行业,面对如此落魄的“东道主”,地板企业又怎么欢唱呢?更为重要的是,原材料这又一“东道主”也给地板企业来了个“下马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原材料的价格涨幅也达到了15%—20%,而这15%—20%的价格涨幅却难以分摊给消费者。
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地板企业已经达到近三千家,并且还并未包括一些小作坊、小工厂,本来蛋糕就越来越小,而还要这么多人分,各大企业又怎会每个都能吃到“饱食”呢?
“消费者是上帝”是诸多服务行业的座右铭,这句话已在本是产能过剩的地板行业已经被放大数倍,在如此的压迫下,地板企业断然不敢轻易涨价。
刚需为主要消费群 产品就该“因地制宜”
房价下跌,地板消费市场的风向也在发生变化。经过笔者市场调查发现,定位于“大众消费”的地板企业在市场“滞涨”期间,表现得坚挺和淡定。截止到目前,地板市场表现得有些不温不火,但是刚性需求一直存在。某地板企业市场总监说:“买房子结婚、换大房子改善居住条件,这些往往是父母干预下对家庭的决定,因此刚性需求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而且这种需求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会有,这就决定了大众消费市场的繁荣。”
既然地板市场的刚性需求依旧保持坚挺,那么地板企业就不能错过这一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地板企业唯有“因地制宜”才能博得一局,对于大众消费群体而言,性价比肯定是其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地板企业若在此时提价,岂不是自断后路?
行业屡曝质检黑幕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2014年8月5日,上海市实木地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在本次抽查的51批次产品中,有7批次不合格,其中超云、森牌、TIANLONG和顶盛4个品牌因尺寸偏差而不能过质量关。而这仅仅是漫长的地板“黑色”岁月河流中的一颗沙砾,每年层出不穷的地板产品质量负面资讯相继被曝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极度损害了消费者对于品牌、行业的信任度。
在市场调研中,笔者遇到前来选购地板的黄小姐,关于地板价格方面的问题,黄小姐表示“苹果手机那么贵,也会有人买,主要是其过硬的品牌,就我而言,只要价格不是高得离谱,我会更看重产品,不过它要让我可信”。其实,黄小姐就代表了诸多消费者的真实感受,在地板产品质量都无法博得消费者信任的时候,企业又谈何涨价?
行业长期沦陷价格战 产品提价不合时宜
低技术、低门槛使得诸多工厂加入到了中国地板行业,在近三十年的时间沉淀下,中国地板行业已经逐渐壮大到拥有近三千家企业的队伍,在如此庞大的数字之下衍生出来的必然是行业之间残酷的竞争,而在本就属于低技术水平的地板企业来说,价格成为最有话语权的竞争武器,因此你来我往,地板行业长期在价格战的怪圈中循环。
近年来,地板行业更是将价格战无底限的进行到底,诸如此类的地板工厂团购、“买一送一”等让消费者都不忍直视的价格,地板企业若在此种状况下提价,不仅不能占据各大品牌之间的有利的竞争位置,而且也会让消费者感到“质疑”,此时将地板产品提价,地板企业岂不是自讨苦吃?
涨价虽然是现今消费时代的主流,但是对于地板产品而言还存在重重阻碍,虽然地板企业承受着上游原材料的压迫,但是要想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又谈何容易?或许,地板企业可以另谋出路,将精力集中到成本控制上,为企业发展开辟另一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