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供暖舒适性调查(二)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早晚团聚时,主卧室和客厅的平均温度和标准偏差见图4。采暖前后,客厅温度均高于主卧室温度。采暖前的早晚温差为2.4℃~3.8℃,采暖后室内的早晚温差1℃左右,且采暖后的标准明显小于采暖前,表明采暖后的室温变化小于采暖前的室温变化。
为了考察室内垂直温度分布,本次实测调查在垂直方向主卧室选取了三个测点(0.1m、1.2 m、2.3 m),客厅选取了两个测点(0.1 m、1.2 m)。主卧室的垂直温度分布见图5。采暖前后,主卧室温度均是由下向上逐步递增的趋势,且上下温差地明显变化。考虑原因有两点:1)测点位置离窗户较近,近窗面的冷风渗透使是在窗户附近形成低温区,冷空气下沉,地板表面处的空气温度反而低于地面上1.2m的空气温度[1]。2)楼板双向传热的影响,使得靠近顶部的空气温度升高。
采暖前后,上下温差同室内外温差的比值分别为0.11、0.06,该值越小,说明室内温度受室外温度影响的程度越小,室内越容易形成舒适的热环境[2]。采暖前,客厅的上下温差在0.1℃~3.7℃范围内,采暖后,客厅的上下温差多集中于-1.3℃~1.0℃范围内。
图7为采暖后某一日主卧室上下温度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图。其中,白天12时的温度最高,上下温差最小,地板上0.1m和2.3m的温度差为1.3℃。深夜的室内温度高于早晨的室内温度,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板蓄热作用造成的。
室外的相对湿度在采暖后比采暖前高21.8%,室内平均相对湿度采暖前为45.9%,采暖后为43.6%。室内相对湿度的变化范围,采暖后为41.5%~45.8%,采暖前为35.1%~50.5%。图9为室内外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采暖前的室内相对湿度多高于采暖的比值分别为0.19、0.13,说明室外相对湿度对室内的影响在采暖后较之采暖前小。低温辐射地板供暖的供暖方式为远红外线辐射,辐射面表面温度较低,水分的蒸发速度较慢,并且红外线辐射空过透明的空气,不改变空气的湿度,较好地克服了传统供暖方式造成的室内燥热、口干舌燥等不适,明显改善皮肤的微循环,使室内湿度适中。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居住者对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在采暖前后无显著差别,均感到舒适。对室内湿度的评价,即使采暖后也不感到干燥。由于采暖形式为辐射传热,不会导致室内空气因对流而产生的尘埃飞扬,因此居住者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良好。热感觉的投票值采用ASHRAE的7级指标表示(-3冷,-2凉,-1稍凉,+1稍暖冷,+2暖,+3稍暖),采暖前后的实际热感觉值(TSV)与Fanger的PMV计算值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PMV值明显低于实测的热感觉值(TSV)。考虑其原因,在计算PMV值时,近似认为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等于空气温度,实际上该住宅采光效果好,而且采用辐射采暖形式,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实际上高于空气温度。采暖后,依据居住者的个人需求分室控制供热量,使得不同房间存在温差,但在暖和的室温中,人体并未到温差的存在。
PMV和TSV的比较
TSV - 0 +2
测定项目 单位 采暖前 采暖后
空气流速 m/s 0.13 0.10
相对湿度 % 45.9 43.6
空气温度 % 18.1 25.0
衣服热阻 clo 0.54 0.54
PMV -- -2.01 0.05
PPD % 77.34 5.04
2001年冬季,对大连市一户地板供暖住宅在采暖前后的室内外温湿度善及人体舒适性进行了实测调查,其主调查结果如下:
1.地板供暖住宅具有蓄热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日内室内温度波动范围采暖后小于采暖前:室外温度降低了10℃,室内仍保持稳定的温度;采暖后,凌晨(0:00)的温度高于早晨(6:00)的温度。
2.采暖后,由一居住者可根据个人需要分室调节控制供热量,不同房间的温差较采暖前有所增加同时室温也升高了,人体在暖和的室温中,并未感到不同房间之间的温差。
3.在测试期间,主卧室温度低于客厅温度,其原因为主卧室有西南两面外墙,客厅仅有朝西的外墙。
4.受冷风渗透及楼板双向传热的影响,主卧室内靠近窗户的垂直方向出现了上部温度高,地面温度低的温度分布状况。但就住宅其他位置的垂直温度分布看,客厅的上下温差(0.1m、1.2m)多集中在-1.3℃~1℃,地板供暖的舒适性仍很高。
5.采暖后的室外相对湿度较采暖前提高了20%,而室内相对湿度变化不大,并处于舒适的范围(40%~60%)之内。可见辐射采暖方式可使室内相对湿度适中,居住者无干燥感。
6.对于人体舒适性的评价指标值PMV低于实测的热感觉值TSV,主要是在PMV的计算中,近似认为平均辐射温度等于空气温度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