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千地板厂 深圳花落几家?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经历了2004整整一年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国地板行业大浪淘沙般的全面洗牌迫在眉睫。有专家推测,全国几千家地板工厂今后几年内只有50—80家能够在变革中幸存!如此高的行业淘汰率,对于任何一家地板厂商来说无疑触目惊心,而地处沿海经济重镇深圳的地板厂商们,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残酷的品牌竞争中稳住脚跟?
地板产业链转移 木材制品走势难料
至此,不得不重提去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它加速了中国木材进口渠道从东南亚向南美、非洲的转移,这种转移将直接引发中国木地板行业的重新洗牌。
海啸对木材进口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心理上。去年国内有实力的厂商大多有一部分库存,但由于担心今后木材进口量会持续减少,从而导致部分坯料出口商借机抬升价格。据广东省木材流通协会一负责人介绍说,近段时间以来,深圳盐田港、佛山、中山等地港口进口的东南亚木材比以前大大减少,甚至出现短暂断货,到岸后价格走高。
在木材原材料涨价的刺激下,地板价格也基本处于一路上升中。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的陈主任认为,地板价格上涨不是一时现象,而是伴随着全球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而显示出来的一种中长期趋势。
原材料供应和价格变化将加大地板行业走势的不确定性,大家都处在观望状态,自然量也不会太大,地板行业命运更加充满变数。
成本压力,再加上今年第二季度国家将发布生产许可证公告,无证工厂不允许生产和销售地板,今年木地板行业还面临加速洗牌的局面。全国几千家实木地板生产企业去年已有1/4停产、倒闭,一些实力不足的地板生产厂会因加工设备落后等方面的因素而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也将有一部分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被淘汰出局。
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木地板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最终只有50-80家能够生存下来。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深圳内外抢分蛋糕 市场排兵布阵忙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历来是商家争夺的一块肥肉,目前地板行业就面临“外攻内守”的局面。近年来,圣象、菲林格尔、安信、大自然、宜华、邦迪、东生等国内外几十家品牌地板纷至沓来。外来的犹如下山虎,本地的又似镇山虎,如今深圳地板业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当主流供应商的大战,已然拉开帷幕。
尽管四处虎啸,但从整体发展趋势看,细分市场做精做专才是真正的突破口。然而,市场越是细分,竞争也就愈加激烈。拥有南美大量木材资源的安信实木地板,借竞争对手从东南亚等国进口木材受阻之机,猛然发力精心打造形象店,到处竖立大型广告牌,以展示其主流供应商的全新形象,为下一步抢夺市场份额打下基础。
成为区域内有潜力的细分市场的主流供应商,必然要以新的突破为契机,试图在本年度抢占先机。但如何突破?相信实力企业都在精打细算,而且有迹象表明,春节大假刚过,地板厂商就纷纷开始运作。如何打好年初第一仗,至关重要。
质量+价格+创新=长盛不衰?
目前,我国实木地板质量和结构都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尤其是对地板自然缺陷的控制和外观质量都已经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消费者都比较满意。但是,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个性化、时尚化的产品,反映到地板上,估计一些拼装、拼花、拼方等工艺地板将会进入高档别墅、宾馆和家庭;另外,露天的庭院地板以及随着全民体育观念的增强,运动地板也开始受人关注。同时,木地板的质量要求将更高,表现在木材稳定性处理、干燥、养护周期和表面油漆耐磨性及附着力方面,另外,如尺寸稳定性、防水、防虫、防霉、防火技术等要求也会增强。
近年,我国实木地板生产厂家除了固守阵地外,逐渐进军其他地板领域,如2004年大自然、安信相继投入“变制大潮”,无论是实木复合地板还是强化复合地板,毫无疑问,以往产业单一的情况将会逐渐改变。但是,同时变制后的新产品上市能否赢得同等的青睐还有待市场验证。
然而,目前市场上无畏的低水平价格竞争猖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价格不是谁想定成怎样就怎样,它有价值的内在规律。整个行业进步了,技术进步了,产品的其他方面也进步了,特别是规模化效应体现了,在这方面降低一些成本,因此引发价格下降,这是合理的。否则的话,可能就是一种重复的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此外,品牌效应才是地板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牌产品绝对不可能用摆地摊的方式去卖,举个简单的例子,买一件名牌衬衫一定会到专卖店,买地摊货有一个心理准备,花少量的钱就是买一件假的,但是有心理准备,与其价值是对等的。购买地板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关。强化木地板刚引进中国的时候比较贵,因为当时有一个光环——高科技产品的结晶。但市场扩大以后,强化木地板变成了平民,越是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强化木地板的消费意愿相对比较低。
对于地板企业来说,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出口而言,国内一些企业,出口量并不是非常大,但是利润却相对较高,原因在于产品创新,这也应该是所有地板企业都要走的方向,即品牌化生产。
外资大鳄叫板 新营销模式突破
曾经在中国市场因为遭受国内品牌打压从而败走麦城的国外地板品牌,如今已经卷土重来。以深圳市场为例,近年来外资大鳄不断叫板民企群狼,地板竞争水深火热。
作为经济开放前沿的深圳,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无数的竞争者。随着生产设备的引进,深圳市场国产地板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市场逐步演变为纯进口地板、进口板国内加工、国内生产等多种经营模式,而曾经为我国木地板市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进口地板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面对诱人的中国家居建材市场,国际地板生产商依靠生产历史长、技术先进、产品质量稳定、环保要求严格等优势,重新调整市场策略,并以自有品牌的形式,以新的经营思路意欲重新抢占市场份额。
对洋地板、洋品牌拓展中国市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斌说,我们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全球一体化是潮流,国外好的产品、好的东西我们要奉行“拿来主义”。洋地板从幕后生产到前台加入市场竞争,这对我国地板行业的发展也是极大地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