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天然林保护七年变化巨大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吉林省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经实施七年。在这七年中,吉林省大力推进森林经营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林区社会发展战略转移,使木材产量调减到位,天然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扭转了森林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的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吉林省天保工程区的山川林木、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经历了一场前端的变化。
吉林省天保工程区木材减产到位,资源培育管护加强,森林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按照天保工程方案要求,到2003年木材减产逐步到位,全省年木材产量调减170万立方米,调减幅度达到43%,7年累计调减木材产量861.8万立方米;通过造林、扶育和封山育林等公益林建设,吉林省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总量明显增加,活立木蓄积净增长3000万立方米,增长6.1%;有林地面积达368万公顷,净增长7.8万公顷,增长2.2%,实现了活立木蓄积和有林地面积双增长,扭转了森林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的局面。森林植被、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生态资产增值,生态系统功能明显增强;实行木材减产、森林分类经营,引发了森林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全省普遍学习推广汪清林业局采育兼顾伐的经验,变革森林采伐方式,取消皆伐,实行大面积低强度择伐。变革森林培育方式,由人工造林为主转变为天然更新、人工促进为主,充分利用自然力培育天然林。变革森林管护方式,由过去政府、部门和企业统一包揽的作法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实行管护承包责任制,引入市场机制,把承包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调动职工积极性,既分流安置了富余职工,又增加了企业收入。最近,省林业厅在东部山区试行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利用国家开发行贷款。
天保工程区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带动林区经济的较快发展。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林区森林经营方向和资源开发重点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吉林林业利用天保工程政策机遇,一方面实行广度开发,扩大外延再生产,对森林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形成了森林食品、药材、野生动植物养殖、矿产、旅游等一批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实行深度开发,扩大内涵再生产,提升产业层次,推进技术进步,产业集群化发展,使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大幅度削减木材产量的情况下,工程区经济总量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年工程区实现产值63亿元,比实施工程前的1997年增长15%;实现利税3亿元,与1997年持平,扣除木材减产和减免税收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36%、25%。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非林非木产业快速增长,在一些林业局已成为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生产要素实行重组,企业实现新的整合,出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实木复合地板、人造板、家俱生产、矿泉水开发等产业都实行了优化重组。林木产品加工深度提升,品牌优势初步显现,林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全省林业经济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