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地板“格林巴赫1860”检验报告涉嫌作假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近日,在一场由杭州团购网组织的装修材料团购会上,一个名为“格林巴赫1860”的强化地板品牌卖得很火爆,现场排队预付订金的团购网友多达近百人。
这堪称是今年以来装修材料团购会现场最强势的营销之一,“格林巴赫1860”E0环保等级强化地板每平米售价78元,比市场上同级别强化地板便宜30元左右。
不过,当一些网友买回“格林巴赫1860”后发现,自己可能被“忽悠”了。
网友对地板环保等级有疑问
怀疑围绕着E0这个环保等级参数。由于板材甲醛释放量的不同,国家制定了E0、E1等不同的产品环保等级标准,其中,E0级甲醛释放量不超过0.5毫克/升,E1级为1.5毫克/升,E0是目前强化地板的最高环保等级。
“一般地板的外包装盒上都会印上相应的环保等级,但这个牌子的地板既然说是E0级的,为什么包装盒上连个E0都不打上去。”购买了该品牌地板的网友“装修就是累”说,这两天,她带着一块锯下来的地板条四处咨询内行人,得到的答复让她越来越“晕”,除了E0级遭否定外,一些有经验的地板安装师傅还对地板的耐磨性能等其他指标提出了质疑。
在团购现场,这家品牌地板的负责人是这么向网友解释的:杭州的消费者之所以多数没有听说过格林巴赫1860,是因为这个牌子以往以接外贸和工程订单为主;格林巴赫1860地板达到E0环保等级,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为证。
检测报告“偷梁换柱”
格林巴赫1860在杭州的办公地点位于都市水乡小区某栋居民房内,在这里,该品牌地板的样品,每种款式都附带E0标志,一份E0级的检验报告就放在样品架上。
这份由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2006年出具的强化木地板检验报告,在送检方生产单位一栏里填着上海某木业有限公司,商标是“格林巴赫1860”。该报告参照国家标准GB/T9846.3-2004《胶合板》,综合结论:该样品甲醛释放量合格,判断等级:E0级。
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位于北京朝阳区中国建材院,是一家在行业内有着较深资质的检测机构。
3月31日下午,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工作人员给出了正面答复,检验报告“有诈”,与格林巴赫1860检验报告编号同为2006××××的检验报告原件显示,当时,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验的样品为上海一家木业公司生产的另一品牌强化地板,而非格林巴赫1860。
对此,测试中心工作人员并不感到意外:“直接捏造检验报告或者在原检验报告上面擅改名目的现象并不少见,我们这里经常有人来电核实检验报告的真假。”
检验报告原件所载的上海某木业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格林巴赫1860这个牌子的部分产品是在该厂贴牌加工的,但对于这个牌子更改检验报告的情况并不知情。这位负责人认为,即使在该厂贴牌加工,材料、工艺都一样,也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取得检验报告。
E0、E1成本相差几何
强化木地板自从进入中国市场的那天起,其环保等级就备受消费者关注,这和强化地板的生产过程紧密相关。
E0和E1级强化地板的生产工艺、配方和流程都有明显不同。强化地板的甲醛释放主要来自于地板基材,通常制作地板使用的粘合剂是尿醛类的工业胶粘剂,这种胶粘剂的副作用就是容易产生甲醛释放。强化地板基材使用的胶合剂是三聚氰氨,它的甲醛释放量在尿醛类工业胶粘剂中相对较低。
一家地板基材生产厂家技术人员介绍,三聚氰氨是目前制作E0级高密度板最好的材料,粘合性强而且性能稳定,但是,E1级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是使用这种胶粘剂对纤维进行粘合,没有经过专门的降醛处理。而E0级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除了使用此类胶粘剂之外还加入其他化学原料,加入的化学原料主要是为了与胶粘剂产生的甲醛进行化合反应,通过这种类似酸碱中和的化合反应,大部分甲醛会被“中和”掉,降低甲醛释放量。
这位技术员介绍,生产E0级基材比生产E1级基材的成本要高出不少,原材料成本折合成每平方米要增加10元左右。
目前在国内强化地板市场上,非E0级强化地板的售价较低,比如E1级每平方米通常在50元左右,环保等级更低的E2级售价更低,E0级强化地板售价每平方米通常超过百元,格林巴赫1860售价每平方米78元,在E0级强化地板中算很低了。
延伸阅读 网络团购需要严格把关
前文所提到的格林巴赫1860进入杭州市场不久,目前在杭州还没有专营店,其主要的销售通路依赖于目前已经初具影响力的网络团购。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传统摊位制建材市场的销售渠道变得困难,而营运成本低,准装修户集中的团购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建材品牌看好。到了今年,团购模式进入高速发展期,杭州现在至少有五家组织建材团购的网站,而现场团购会的频率也由原来的几个星期一场发展到每个周末都有。
网络团购这种新的建材销售模式得到市民认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突出的矛盾。一家参与杭州某网站建材团购会的热水器品牌商家近日曝出八条团购的内幕,其中与消费者利益有直接关系的就有五条。
这位商家提到,该团购网站对外宣称是非营利性质的,其实每个商家每年都需要缴纳3万-15万元的费用,对于这位商家而言,需要分摊到每个订单上的直接成本就是300元,最终售价并不比实体店低。
这位商家说,自己最终退出这个团购平台的真正原因是感觉主办方对入场品牌的把关疏松,导致团购会成为部分杂牌做“秀”的舞台。
另一个网站的建材采购会负责人说,实体门店销售有市场、工商、质监部门监督,而网络团购目前还是一个监管的盲区。主办方再不想办法把关,团购这种新的模式将会很快失去公信力,“此外,同一品牌厂家由于各省份间的实际情况会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前不久,某知名卫浴品牌的安徽省代理商要求参加团购会,他给出的价格比杭州代理商的最低折扣还要低10%。不过,这样销售的建材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售后服务问题。”
推荐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