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卫春:快人一步盘起“地板王国”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幼年跌一跤,40年忘不了
1967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浠水县丁司镇。
天刚麻麻亮,村里被冻住的水井边有了人声,袅袅炊烟升腾扩散开来。全天的农活从熬稀粥开始。一个5岁的孩子正搭着小板凳,趴在灶台上从大锅里舀米汤。
灶台比孩子高一头,孩子突然一脚踩空,凳子翻了,滚烫的米汤劈头盖脸浇到孩子身上。惨叫,孩子边抹眼泪边往烫红的脚上抹了点菜油后,一粒不落地捡起地上的米粒,一瘸一拐端到河边洗干净,回来重新煮上。
这个孩子名叫熊卫春。
“那一跤,过了40年我都忘不了,”熊卫春撩起裤腿指着脚背上的伤疤,“我那时就知道,除了自己爬起来,没人会来扶你。”
诚信口碑打动厂家免费成为总代理
因为母亲一口气生了四个丫头,熊卫春打小受够了乡邻的性别歧视。她“咬牙切齿”地读书学技术,17岁进入黄冈市摩托车厂,23岁考上黄冈首名报关员。
仿佛熬出头的“超女”,熊卫春年纪轻轻就尝到了事业的甜头,此后的巅峰时刻,一家国营塑料厂和另一木材合资企业的经理、副总,交椅任她坐……
弹指一挥间。十年前的夏天,江城热得出奇。一个身材娇小、皮肤黝黑的女人,一连多天出没在小东门建材市场。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晚上,在舒家街一间黑暗平房内,地上铺着草席,席子上睡的不是别人,正是熊卫春。她已买不起床。
熊卫春在此前的一场企业权位之争中请辞了。所有积蓄,全部赔进一场家庭变故中。
吃着木材的老底,身无分文的熊卫春打起了地板的主意。她找熟人借了1.5万元钱租下一间14平米的小门面,之后,翻烂口袋也没钱进货了。
有句俗话叫“空手套白狼”,熊卫春灵光一闪,玩起了“空手道”---暂时缺货不要紧,先稳住订单,再到别人店里去“借火”。不过,无论是借钱还是借货,归还时间说一不二。
资本就这样一天天聚沙成塔,“炒货”已经不能满足熊卫春的野心。经外地商人点拨,她跟丈夫跑到上海、广东、浙江去开眼。行至绍兴,富得利地板让她眼前一亮。
她坐在人家厂里不走了,磨破嘴皮让对方授权她做湖北总代理。“代理费50万,有吗?”对方一句话,哽得熊卫春半晌说不出话。她偷偷捏捏口袋,没那么多钱。
半个月后,一通长途让熊卫春如坠云雾。电话是从浙江打来的,富得利不仅点头同意她做湖北总代理,同时50万元代理费免单,另外提供价值20万元的货,作为她的铺底资金。
这个“馅饼”掉得太大了,以至于此后四五年,熊卫春都解不透个中奥秘。
多年以后,浙江富得利地板董事长孟荣富点破玄机:“你的坎坷和真诚打动了我。那年你离开绍兴后,我随后到武汉查过你的底。我走访了小东门很多地板商,惟独没进你的店。同行说你非常诚信,我才放心。”
生意好比打麻将,快打稳赢
熊卫春卖的地板并不便宜,生意却出奇的好。她戏谑地搬出“麻将理论”,“每次出牌都打快一步,别人跟着你打,你肯定是赢家”。
早期做“炒货”时,市场潮流是卖30厘米、60厘米长度的中低档地板。没有厚实的库存做垫背,熊卫春只能避开正面竞争,出奇制胜---卖90厘米的长地板,专挑好货。火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质地优良的云南地板红极江城,熊卫春偏要卖湖南板。后者木材质地和云南地板差不离,运输成本却低,每平方米价格足足便宜十几元,赚了。
1998年,史无前例的洪灾迫使全国拉响“禁伐”警报,国产板材价格疯涨。在地板市场哀鸣一片时,熊卫春果断从国外引进地板“金不换”,时价仅与云南桦品种价格相当。
此后,市面上素板(未上油漆的实木板)大行其道,熊卫春撇撇嘴,开始吆喝漆板。很快,漆板引领装修新潮流……
2000年的一天,熊卫春到商场给丈夫买生日礼物。金利来领带比普通品牌贵出一大截,柜台前却围满了顾客。她冲身边一位朋友一笑:“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地板不愁销路吧,因为好东西总有人识货。”
下狠心,坚决不搞家族企业
入行10年,熊卫春终于成为武汉地板市场的一方诸侯。三镇各知名建材市场,都有她的富得利地板。旗下5大卖场上百号员工,没有一个是“自己人”。
“在卖地板之前,我就做过企业管理,我太清楚家族化对企业意味着什么”,熊卫春表情复杂地点燃了一支烟。“我家姊妹四个,几年前三个妹妹下岗,二妹还有残疾。我给两个妹妹本钱另找饭碗,三人没一个进我公司。我对二妹说,你的儿子我都可以替你养,安排他就业,但他也不能进我的公司,这是原则”。
说起自己的“狠心”,熊卫春从不后悔:“我这人救急不救穷。如果让亲戚进公司,特殊化在所难免,其他员工肯定会不平衡,政令也会不畅通。员工不齐心,公司怎么发展?”
这个铁律连儿子也不例外。“他在河北读书,我每月只给他500块钱,不够自己去赚”。
公司一位女员工说,熊总的家人亲戚没沾到她多少光,可她老家一条泥巴路烂了几十年,她二话不说送去几万块钱修路,连口粗茶都没喝就走了,“不知道她怎么想的”。
爱心回报砍掉的“地板”一棵一棵种回来
对全球森林和生态而言,实木地板的风行无疑是场灾难。
“她入行越久,就越内疚”,公司副总经理胡志勇说:“熊总心里装着一个建庄园的梦,在庄园里拼命种树,种多少算多少”。
时光倒回2004年岁末,印度洋海啸。吃惯了“森林饭”的印尼人幡然醒悟,不再出口木材,抢救生态。而在1998年抗洪期间,我国就下令不准再砍伐森林,木材从出口转为向南美、非洲、印尼等国进口。
海啸过后,赤道沿线各国集体压缩木材产量,全球木材价格飞涨,最高涨幅达100%。半个月内,国内厂家大肆压货,囤积居奇。从前200多元/平米的实木板就算不错,现在300块钱/平米也只是一般货色。
今年4月1日起,国家对实木地板行业征收消费税,将其列入奢侈品之列。业内传出“将来可能买得起房,却买不起实木地板”的声音。
熊卫春的心被扎痛了。“实木地板毕竟是个破坏生态的行业,全是原始森林里上百年的老树制成的。10年了,我卖的地板加起来够铺满3个中山公园(约100万平米),算算得砍光多少山头啊?”
近月,熊卫春与生意伙伴共同投资1000万元,用于老家浠水县从事新农村建设。“砍掉的树,我要把它一棵一棵种回来,这是对生态的赎罪。”
未来,在熊卫春构想里,家乡成了一片庄园,桃红柳绿,绿树成荫,路平河清,鸡鸭成群。熊卫春沉浸在她的“庄园之梦”里,神采飞扬。
[熊卫春语录]
“做生意,我说没赚你的钱那是假话,但我绝不会坑你”。
“一个成功的企业,员工是上帝,客户是第二上帝”。
“一个产品没有100%的质量,但应有100%的信誉,否则要售后做什么?”
“做生意可以借钱,但一定不要欠别人钱”。
“虽然树不是我砍的,但我种树,多少也是想弥补”。
“一个客户说你好,可能只有两三个人知道你好;如果一个客户说你不好,就会有二三十人知道你不好”。
[对话熊卫春之子]
(熊卫春的儿子姚杰浩,是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如果他不说,没人会相信这个在食堂吃饭从不舍得超过3块钱的男生,是千万富翁的儿子)。
记者:听说你妈妈每个月只给你500元生活费?
姚:有时候还不到500块钱。通常一个月300块钱就够花了,一餐伙食打一个菜和5毛钱的饭,能吃得很好。我的很多同学都不理解,说你们家住那么好的别墅,你还那么“抠”。我只是觉得没必要。万一超支,就做兼职贴补一下。
记者:妈妈最感动你的片断是什么?
姚:那是她创业最艰难的时候,1996年。暑假我从黄冈去看她,在舒家街一间矮房,屋里有个花盆那大的钵子,妈妈吃饭、洗脸、烧水全用它。没有床,地上只有一张草席。见我来了,她硬是带我去菜场买了只鸡。
记者:想过继承妈妈的产业吗?
姚:没有。如果我动这个念头,根本不会到外地读书,何况石家庄并不是个很富裕的城市。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钱来得不容易,她跟我说:“我不苛求你成才,但起码你要成人”。
[他人评熊卫春]
浙江富得利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荣富:我前两天刚来武汉考察过区域销售情况,熊卫春卖地板我很放心。女人经商,无论体力还是精力都比男人艰难十倍,“混”到一定规模就更难。熊卫春最初在小东门开始卖地板时,许多人背地里打赌,说她没钱又没货,做不了3个月就要走人,她硬是咬牙站住了脚。
女商人相对来说容易感情用事,熊卫春坚持不走家族企业的路,让我更加坚信:十年前没有看错人。她说过一句话令我非常欣赏,就是先做人,再做事。





















